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区县动态

砀山解放战争时期烈士刘心智:短暂戎马生涯 谱写恢弘壮歌

发布日期:2025-05-07 08:04 来源: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编辑:站点管理员 阅读次数:79 字体:[ 大 ] [ 中 ] [ 小 ]

一百年来,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,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,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、英勇奋战,涌现出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,书写了感天动地的伟大史诗。

今天,让我们一起走进解放战争时期刘心智烈士陵园,赓续英雄之志,续写时代华章。

刘心智,1920年出生于一个小商家庭,在砀山县李庄镇卞楼村度过了他的少年时期。刘心智从小就有理想有信念,中学时报名加入了“青少年学生同盟会”,踊跃参加革命活动,19岁便加入中国共产党,担任中共砀山县委秘书。

1941年元月,他主动要求下连队参战,从最普通的战士做起,不久后因为政治工作表现突出,先后调任为文化教员、文书和政治教导员,迅速成长为闻名全团的优秀政治工作者,战士们都亲切地称他为“点燃心胸之火”的人。

1945年,蒋介石调动40万大军疯狂进攻鲁南解放区,刘心智所在的二十五团二营,奉命攻打进犯鲁南凤凰山的敌人。这里地势险要,深沟高垒,敌军主峰修有2米多高的石围墙,墙内炮楼林立,交通壕紧密相连,墙外还有铁丝网鹿砦数道,可以称得上是“铁壁堡垒”。可这些没有难倒刘心智,他思考之后,迅速组织爆破队,乘着夜色,扫清外围工事,炸开围墙,不顾身上多处负伤,坚持指挥爆破组继续向主峰攻击。经过10多次的连续爆破,炸毁了7个碉堡,我军乘胜进攻,仅用1小时20分钟,就干净利落地全歼凤凰山守敌。战后,野战军司令员陈毅赞扬刘心智说:“他不但是一个有力的政治工作者,更是一个优秀的指挥员。”


1947年,刘心智由教导员改任十六团二营营长。这年10月,二营奉命从西北方向向三户山发起攻击。敌人凭借坚固的防御体系,以密集的火网负隅顽抗,大量发射燃烧弹。刘心智的衣服头发都被烧着了,但他顾不上自己,忍痛坚持指挥突击队从侧翼迂回攻击,集中火力,直捣核心堡垒,打得敌人指挥混乱,首尾失顾,弃堡而逃,不仅为大部队全歼三户山守敌开辟了通路,更是为他们后来的战斗争取了宝贵时间。

1948年,华中战场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,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奉命远程奔袭,歼灭沐阳以北的守敌,开辟南下通路。当刘心智所在的先遣营行至江苏赣榆县黄家岭时,不幸遭遇伏击。刘心智当机立断,指挥部队占领有利地形,与数倍于我军的敌人展开了决战。双方激战了一天一夜,正当快要束战斗时,敌人一发炮弹落在刘心智身旁。当烟雾散去,他躺在血泊中,用最后的力气向前来抢救他的同志震声说道:“不要管我,反击敌人要紧,后面部队还等着我们开辟道路呢!”

就这样,刘心智为党、为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,牺牲时年仅28岁,刘心智在他短暂的戎马生涯中,用他的智慧、他的勇毅谱写了一曲恢弘的壮歌,1950年被追赠为“华东一级人民英雄”。


如今的刘心智烈士陵园位于李庄镇中部的卞楼社区。陵园内松柏苍翠,庄严肃穆。纪念碑上镌刻的“爱国捐躯永垂不朽”八个大字遒劲有力。刘心智烈士陵园是党员、干部、学生思想教育基地,正在利用红色资源,赓续红色血脉,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。

岁月长河,历史足迹不可磨灭;时代变迁,英雄精神熠熠生辉。今天我们学习英雄模范,就是要学习他“越是艰险越向前”的英雄气概,学习他“敢教日月换新天”的昂扬斗志,埋头苦干,攻坚克难,赓续英雄之志,续写时代华章。(刘馨 张建军)